伐德_伐德的含义_伐德的意思_伐德组词
基本信息
- 拼音:fá dé
- 注音:ㄈㄚˊ ㄉㄜˊ
词语解释
“伐德”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含义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 . 损害德行: - 出处: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中有言:“既醉而出,并受其福。醉而不出,是谓伐德。”朱熹集注解释说:“伐,害……宾醉而出,则与主人俱有美誉;醉至若此,是害其德也。”这里,“伐德”指的是因过度饮酒而失去自控,从而损害了个人的品德和形象。
. 自夸其德: - 出处:《荀子·仲尼》中提到:“功虽甚大,无伐德之色。”明吕坤在《答赵乾所稽勋》中进一步阐述:“若不平之气满腹,矜己之色满面,是谓伐德,有道者不宜如是。”这里,“伐德”则指自夸其功,过分炫耀自己的德行或成就,反而显得虚和傲慢。
近音词
- 发德(fā dé):虽然发音相似,但意义不同。“发德”通常指发扬美德或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近义词
- 败德:与“伐德”中的“损害德行”意思相近,指行为不当,导致道德败坏。
- 矜功:与“伐德”中的“自夸其德”意思相近,指自以为功劳大,常常夸耀自己。
反义词
- 谦德:与“伐德”中的“自夸其德”相反,指保持谦虚,不自夸其功。
- 养德:与“伐德”中的“损害德行”相反,指通过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。
词语组词
- 伐德败行:形容一个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德行,还败坏了行为。
- 伐德自矜:形容一个人自夸其德,显得非常骄傲自满。
- 伐德失德: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夸其德而失去了真正的德行。
- 伐德损誉: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夸其德而损害了自己的声誉。
词语造句
. 损害德行: - 在古代,饮酒过量被视为一种“伐德”的行为,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健康,还影响了社会的风气。 - 他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因为经常自夸其功,最终“伐德”,失去了许多朋友的支持。 . 自夸其德: - 老王虽然做了很多好事,但从不“伐德”,总是低调行事,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尊敬。 - 小李虽然成绩优异,但总是喜欢“伐德”,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,这让他显得很不谦虚。 - 他虽然在公司里表现突出,但因为经常“伐德”,同事们都不太喜欢他。 - 真正的君子从不“伐德”,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相关词
- 德行: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。
- 谦虚:与“伐德”中的“自夸其德”相反,指保持低调、不自夸的态度。
- 修养:指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文化素质。
- 自省:指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,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。
- 美德:指高尚的道德品质,如诚实、勇敢、宽容等。 “伐德”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,既指因行为不当而损害德行,也指自夸其德而显得虚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仍然可以从“伐德”的概念中汲取教训,提醒自己在取得成就时保持谦虚,避免因自满而损害自己的道德形象。通过不断修养和自省,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德行,成为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。